一通電話,當年男子漢的豪邁聲調回來,當然也多放了些顯示豪邁的粗口在其中。
開首是幾句打趣話,笑指你老婆聽到我是嘉頓年代的伙記,年代久遠得都嚇了一跳,哈哈哈。
之後先交換老人津貼詳情,發現對方沒有盡數取足,馬上揶揄,笑他做人一世還是那麼蠢,不取白不取,這個政府還有甚麼可指望等等等。
再來就是談子女,他有點結巴起來,收起豪情壯語,說個個都有份工作:「唔...唔係大富大貴,不過就係正正當當咯。」三數句後,他再說,都大學畢業,託賴是揸筆搵食,不是地盤擔泥。
他也問起對方的子女來:「十幾年無做嘢?話晒十幾年前喺得港大畢業,應該好韾香喎。帶佢睇下醫生好,係咪精神上有些問題。」
「哦,咁你個女讀到博士個囉喎咁。」
「個細女去左法國留學嗎?咁佢依家咪LAK LAK聲?讀左幾多年呀佢?哦...依家嫁左去德國...」
最後他說中秋後約老伙記喝茶,「我唔會搵你苯嘅,出旺角囉,我喺鑽石山,你喺梨木樹,旺角就大家冇佔大家便宜!」
大家當年咁高咁大的,老了「精靈生猛」和「子女的成就」就成為了他們的指標。如果生猛如昔、行得走得、仲曉反教人如何取足生果金,他們就顯得很洋洋得意了;若果垂垂老矣,但也有子女提供洋房工人也無所謂,只怕老態龍鍾子女又不生性就很濕滯了。
一通電話,上一代的勤勞儉樸期望都出來了;飲茶要找個中間點,你不多要我時間我不多要你付車資,慳得淋漓盡致。子女既生性又不生性,成為了他們的一點痛處,沒有X師X司X士等稱號,好像總欠點甚麼,相信話筒的另一頭說起自己兒子十多年無所事事,也同樣有點難堪之感。
讀大學又點?揸筆有咩唔好?怎麼打聽別人讀法文?我聽著當然也有想法。如果我沒有在場,他會否說點別的,例如直接說兒子不給他生個孫?女兒不務正業整天在家?無法估計。
但無論如何,最傳統的香港基層父母,莫過於此。
不如想想如何令自己老了仍然有一片天地還好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