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November 19, 2013

《沒有顏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


實在很抱歉,《沒有顏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是迄今我覺得最接近自己的村上春樹作品。

要客觀地分析原因的話,應該和年齡、環境及經驗有關。

初看村上時年紀還輕,雖然《國境之南太陽之西》或《挪威的森林》主人翁都是年輕人,但著實不理解的還有很多,就像未學三角幾何就去聽微積分一樣,覺得很神奇,但卻不真的明白。不過34歲的我,比上大學時多了點人生經驗了,與35歲的多崎作又在類近的世代中長大,還是較容易投入。

黑妞說在芬蘭冬天的時間很長,所以有更多時間讀書。我在加拿大的這個空間中,沒有工作,天氣冷,朋友不多,也確是可以心無旁騖地看個飽。

而且,最大原因是,多崎作的經歷在某程度上也與我的相近。在被團體拋棄後,有半年時間存有強烈想死只欠主動尋死的感覺,我也確實有過這種感覺。

可以說是輕度版的,我沒有瘦掉7公斤,也沒有像自閉般完全放棄社交或飲食。但事到如今,那時的日子剩下的印象,就是絕望及不時有「如果現在死了也真的不打緊」的想法。

現在回想起來,也覺得當時的自己很無力很可憐。起因只是老掉牙的失戀,發展到後來卻成為自我質疑。

後來旅行後看到世界之大,自我變小,心情慢慢就平復下來。不過,也像多崎作的感覺一樣,那個一直都在,就像有時被潮水遮蓋,有時又露出來,隔不久有甚麼緊張時就會感覺到。

所以,《沒有顏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》對我還是有點意思的,無論它只是村上其中一本不特別出色的作品也好。若干年後,若有機會重看,或許也就覺得不外如是;不過現在覺得和書很投契的這種感覺,應該會像那很絕望及死了也不打緊的感覺般,隨著時光流逝而過濾並成為保留到最後的、關於某段時期的自己的印象。

2 comments:

  1. 「被團體拋棄後很絕望及死了也不打緊的感覺」我也有過,也是在快離開中學,即將要上大學的時候。原因是同另一個朋友的男朋友拍拖了,這方面我仍覺得自己冇無錯的。可是失去了當時最要好的朋友傷心得要命。直到現在還會間中夢到,但我還沒有多崎作的勇氣面對。本來不太喜歡這本書,諗下諗下又欣賞多一點,是比以前的書少了點刺激…… 但都會無啦啦就會諗起本書,然後嘆氣覺得係喎好認同……陳全若回港請還我……hehe

    ReplyDelete
  2. 這就是閱讀書本的樂趣呢,能夠緊扣自己的生命歷程,也不是本本都有如此效果﹗

    ReplyDelete

美好冬日周末

  滿地可冬天好凍。但在好凍的冬天中,有超凍、凍但係有陽光、好濕好凍同唔係太凍等等的不同細分。 這二月中的周日,就是落完雪不久但放晴的唔係好凍、不大風、濕度低的上等冬日。 大家宵禁了很久,在家工作和上學已呆掉,所以都湧出去好好玩一下。這段日子滿地可每日新感染人數是三百多,比起最高...